请输入关键字
Alin|2021-9-15

01 不会审题怎么办?
可以从以下 4 个方面去做:
1.认真细致地阅读试题的所有文字,并在重点之处用点或线标明。
2.对试题进行逐行逐句逐字分析,弄清这样几个问题:
文体是什么样的;选材范围是什么;作文表达的角度是什么;文章的重点之处在哪里;表达的方式是什么样
的;字数限制在多少之内。 这样才能把握住试题的要点。

3.分析出要点后,再仔细看看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要求等。
4.要把试题的要点及各项要求体现在文章中。
如果是自拟题目作文,要注意拟题的用语应能切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应体现文章的文体特点,拟题用语要简
练,字数也不要太多。
如果是命题作文,这种试题的作文要求、限制条件、作文选材范围等常隐含在题目的词语之中。审题时,一
定要对构成题目的重点词语做一番推敲。

02 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怎么办?
将题目中的词组或句子以词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逐词斟酌,仔细推敲,反复琢磨,明确范围,抓注重点。
如《我成长中的一件事》,“事”是写作的中心,“我”指出了写作对象,“一件”限制了事件的数量,“成长”
规定了写作内容,只能写使我思想成熟的一件事,如果把“成长”理解为“长身体”则差之千里了。
除了推敲题目中词的含义外,还要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03 不会由题目来判断文章的体裁怎么办?
看题目,辨文体是有规律可寻的。题目中出现“记’、“忆”字样的应写记叙文;若没有以上字样,但涉及到
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也应写记叙文,如:
《在……的日子里》(涉及时间要素)
《我的母亲》(涉及人物要素)
《在阅览室里》(涉及地点要素)
《可喜的变化》(涉及事件要素)
这些作文题,都应该写成记叙文。
如果题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名称,如《铺路石》《烛光》等,或物体名称前后有“赞”、“颂”、“赋”或

“……的精神”、“……的风格”等字样,都应写成散文,而不能写成说明文。
有时可以某物为线索,将以某物名称为题的文章写成记叙文,如《一辆纺车》。有的题目要求对事物做介绍
或以物命名,如《电视机的使用》《水的自述》《热水瓶》等,则应该写成说明文。

04 不会确立中心思想怎么办?
在命题作文中,有的文题就规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什么,我们就要依据文章题目来确定中心思
想。
例如《我们班里的新气象》一文,题中“新气象”要求小作者抓住学习、文体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点滴,写
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互帮互助等,表现班级气象之新,同学们思想境界之高,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根据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时,首先要准确判断文题中体现文意的词。一般说来,能体现文意的词语都是题目中
的题眼。

05 不会构思怎么办?
中心思想确定之后就要考虑怎么写了。这是一个理清思路、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过程。
应该尽量考虑新的思路,拟一个写作提纲,写别人未写的,说别人未说的,这样才能给人新鲜的感觉,避免
文章千篇一律。
这里包括一个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的问题。比如记叙文,在构思提纲时就得考虑是用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
是时间、空间还是逻辑顺序,如何将材料组织起来,用什么样的记叙方法去写等等。
文章妙在构思,构思不好就很难把一篇文章发挥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06 不会立意怎么办?
立意就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将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所要揭示的生活真理确定下来。立意,
它是统率文章的“纲”,要为文章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
所谓正确,就是文章要体现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宣传健康的、美好的事物,批判消极的错误的事物。
所谓深刻,就是要在文章的内容上去挖掘开拓,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
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作者将雷峰塔是镇压白蛇娘娘的塔升华到封建势力镇压人民的塔,从而表现出
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这个主题就非常深刻。
所谓新颖,就是必须选取新颖的材料,要尽量用新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是自己有新的感受的材料,
使文章具有新鲜感和时代感。
立意好,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引起人们的思索。作者的生活积累、思想水平和知识储备,是立意高下的关
键。

07 不会组织文章结构怎么办?
所谓结构指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要写出一篇成功的好文章,就要在文章的结构设计上下一番
大功夫,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要想让人看明白,一定要条理清晰,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思
路就是思考的线路,给文章布局,首先要考虑顺着一定的思考线路。

2.安排详略得当,充分表达主题。详略得当是作文一大重点,详写就是要把最能表现中心主旨的材料写详细,
写突出,写具体。而略写是把跟中心思想有些关联但又不是重点内容的材料写得简洁明了。

3.形式要创新,使文章生机勃勃。首先,要巧妙地使用题记,明确文章的主旨,设立悬念。其次,要把后记
精彩地补充完整,这样就可以使文章的情节充实、完整,又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

08 写文章交待不清六大要素怎么办?
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统称为记叙文的六大要素。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
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客观情况本来如此。
所以在记叙的时候,要根据情况把六大要素交代清楚。要交代清楚这六大要素,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交代事件中的人物,只要对人物的身份、姓名做简要交代,在事件的发展变化之中陆续出场即可;事件发生
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灵活地交代出来。
事件的起因,就是要交代清楚出现了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矛盾。这一要素的交代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事件的经过,就是事情发生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发生、发展、变化和高潮四个阶段。这一部分应具体详细地
描写,因为它往往能揭示全文的中心。
事情的结尾,在记事文章之中没有它,文章便有头无尾,结构便不完成。可根据需要,交代清楚就行了。
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事件,六大要素都要交代清楚。大凡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清楚的内容可以省
略。

09 不会先抑后扬怎么办?
“抑”就是压下去,含有批评之意。“扬”就是扬起,也就是赞扬。用这种方法去构思一篇文章,即先抑后
扬法。
怎样运用这种方法呢?首先要明白“抑”不是作者的愿意,只是一种手段,“扬”才是作者的本意,才是目
的。“抑”是为了更好地“扬”,一“抑”一“扬”,只是为了更好地强化中心。
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

其一,要写好前后感情变化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其二,注意“抑”要恰当其分,掌握好分寸。“抑”的分量要少,“扬”的笔墨要多,这样才能达到以“抑”
衬“扬”的目的。
其三,“抑”要自然,做到合情合理,不能做作。

10 不会分段怎么办?
段落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通常称为自然段。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标志:开头空两格,一段结束就
换行。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代表着文章表达中的一个步骤。
分段的作用是: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使文章的内容有条理、有步骤地表达出来。同时使读者在换行的停顿
中思考回味。

11 不会开头怎么办?
1、开门见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开头方法。文章开头或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交代写作动机;或
叙述或议论、抒情,灵活善变。

2、一语破的是议论文的一种开头方法,即开篇摆出中心论点。
3、先声夺人法。“哈!这模样了!胡子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这种开头给人自然之感。
写人物活动的开头可用这种方法,如《家庭风波》《一场球赛》《一堂语文课》等。

12 不会过渡怎么办?
过渡是指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连贯衔接。它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缺少了过渡就会上下不顺。可以
用一句话进行过渡,可以设问过渡。
那么,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过渡呢?文章情节发生转折时常需要过渡。
记叙文的记事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一篇记叙文中如果有几种叙事顺序,在两种不同的叙事顺序之间
需要进行过渡。

13 不会结尾怎么办?
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必须从全局来考虑选择结尾的方法,要使记叙的事件
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达到写作的目的。

1、“自然收束法”是指一篇文章要记叙的事已经叙述完毕,文章嘎然而止,不再发表议论。这种方法多适用
于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和一事一议的记叙文。运用此法能使文章结构完整,避免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2、“出人意料法”,即作者在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发展上布设疑阵,制造假象,驾驭读者的感情,转移他们
的视线,使他们对作品中本是合乎逻辑的发展感到意外。

3、“画龙点睛法”是文章结尾的方法之一。它要求在结尾部分加一两句精练的语句,点明中心大意,是感情
升华,主题深化。

14 不知道如何照应怎么办?
1、首尾照应指开头与结尾内容的关照呼应。它要求开头的悬念,结尾要有解答;结尾写的内容,开头要有
所交代。

2、时间照应是记叙文中常使用的写作技巧之一。可把时间照应理解为记叙顺序。即文章或按顺序、倒叙、
插叙、补叙来组织材料,或明显地标出时间,或者借助语意表达形式,写出时间顺序来。
但从作用和意义来看,时间顺序与时间照应有本质的区别。时间照应在起到表明文章记叙顺序作用的同时,
更有其与文中情境有特殊照应的意义,它能表达出来某种曲折、隐喻、含蓄的复杂思想内容。

15 不会选材怎么办?
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是一篇文章的物质基础,文章的主题要靠这个基础来
体现。选材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选材的主要依据是主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主次。能够
最有力地表现主题的一定要选,要详写;对主题有一定表现力的,是次要材料,要少选或不选,选也要略写;
与主题无关的不选。

2、要选择典型材料。典型的材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它具有普遍意义,能深
刻、有力地揭示事物的真相、特征,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3、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所选的材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生编硬造的,
或个别的、偶然的现象。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表现在三个方面:材料新鲜富有时代气息的;如不是新鲜的也要别人没有或很少用
过的;或改变角度,写出新意。

16 组织材料的方法运用不当怎么办?
组织材料的方法,因文体不同而不同。这里只讲解记叙类文章的组材方法:
1、以时间、空间为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空间位置的转移安排层次。
2、以问题为序,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或问题的不同性质安排层次。
3、以因果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或从因到果、或有果溯因安排层次。
17 所用材料不真实怎么办?
造成材料失真主要原因在于:
1、平时不爱观察。生活中的材料是丰富的,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得有双慧眼去发现。如果养成观
察的习惯,做有心人,写起文章来就不用胡编乱造了。

2、有了材料不爱积累。如果说观察赋予你慧眼,积累就会赋予你慧心。从不积累材料,写时脑子一片空白,
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切题的材料。

3、套话过多。写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像演戏一样。空话、套话、赶时髦的话不分场合不分人物,不论大小
题材,一齐写出,矫揉造作,严重失真。

4、认识上不正确。认为作文是“作”出来的,因此,东西南北拼凑在一起,认为写作就是瞎编,不编不成
文。实际上靠瞎编是编不出好文章的。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动人、感人。

18 写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怎么办?
首先,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富有真情实感的素材。
其次,要在作文中,把能体现真情实感的地方展开写,使它具体化,详细再现动人的情景,让真情实感彻底
显露出来。
有些小作者找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但不注意在出感情的地方下功夫写深入。结果,文章仍没有感情色
彩,缺少感染力。

19 犯了记流水账的毛病怎么办?
究其原因仍是平日不注意观察,不注意积累材料,不善于发现新鲜有趣的事情及细节,只看其表面,不会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结果肯定会事无巨细,毫无选择,无重点地捡来放在文中,如数罗卜下窖。
因此,我们还是那句老话,要根据写作目的,有选择地安排材料。

20 作文内容松散怎么办?
要根据材料的特点和中心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合理安排。
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过渡照应,运用什么线索把材料串起来,何处详写,何处略写,全文分几段等,这些都
应有一个全盘考虑,这样文章就不会出现结构松散的现象。

外貌描写式开头
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形状、举止习惯、衣着打扮等作为开篇形式的写作内容。肖像刻画
要生动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丰满,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如: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
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选自
《懒的报应》)

性格特征式开头
即以人物的性格、习惯、品质等特征作为文章的开头,直接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简
练、准确、精彩。
如:我有一个怪妈妈,待我好时温柔似水,什么“宝贝儿”“乖乖”“娃娃儿”对我亲不够;可
待我孬时
,咬牙切齿胡吼乱骂,甚至拳打脚踢还嫌不解气。(选自《多面妈妈》)
开门见山式开头
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主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文章要写什么人、什么事、
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
如:王加丽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选自《我的
好朋友》)

环境描写式开头
即开篇就描写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
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如:傍晚,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霎时间,狂风呼啸,黄沙伴着灰尘弥满了整个天空。每个车
站点里都站了许多候车的人。
(选自《那天,我真后悔》 )
巧设问题式开头
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开头形式通常分为三种:
1、反问式开头。
2、设问式开头。
3、疑问式开头。
不管用哪种形式开头,都要为主题思想服务的,要有神秘感、新奇感。
如:奇怪!“母子上车处”怎么站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而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却被挤在
栏外?难道那些男人不识字?(选自《假文盲》)

心理描写式开头
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开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以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创造出一种
心理氛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第一次看到自已的文章变成铅字被刊登在报纸上,第一次握着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稿费,
激动、骄傲、自信等等一切幸福的感觉一涌而来。我真了不起,同学们一定会羡慕我,我要好
好地祝贺祝贺自己。(选自《第一次登报》)

形象比喻式开头
即写在文章时不直接描写人物或叙述事物,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描述有关的内容或人物,然后
再逐步深入地写内容。大体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开篇。比喻力求生动、贴切。
如:老师,您是永不叫累的园丁;您是输送养料的树根;您是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的蜡烛;您是
天下最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选自《老师颂》)

妙用排比式开头
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组连用在一起,表达统一思想的修辞手法叫作
“排比”。
排比式开头对表现人物特点,叙述事情经历,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展示道理都有特殊的效果,
强烈的语言气势,工整的词句韵律,情与美的完美结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我即将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亲我爱我的亲人,踏上南下的列车,去追求我的理想,
我的信念,我的灿烂明天!(选自《走出家门》)

对比渲染式开头
即在开头把对立的人、事物或者同一人、同一事物的相反两个方面并列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
对比手法开头,可以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对人物或事件的印象。

如:我有一个经常竖着大拇指夸我“精彩极了”的妈妈,还有一个经常皱着眉头训我“糟糕透
了”的爸爸。正是有这两种极端的爱才让我常常在成长中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选自《两种
爱》)

揭示中心式开头
即在文章开头就将人物的思想品质,或事件的意义,或景物的特点,或揭示的哲理等交待出来,
以突出作文的中心。
如:我要将自己“嫁”给书。是书教给我许多知识,是书教会我怎样做人,是书给我了许多的
喜怒哀乐……
(选自《我要“嫁”给书》 )
直点文题式开头
即在文章的开头就点出了文题,让读者直奔文章主题所要说的内容,一目了然,不易跑题。
如: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几个我自己,帮我做各种事。(文题是《我要克隆几个自己》)

名人名言式开头
即引用名人名言作为文章的开头引语,使文章的角度站得更高,中心提炼得更准确,文章显得
更有文采。
如:记得程颐好像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也就越
能体会到其精妙之处。我从小爱看书,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时常达到废寝忘食的
地步。(选自《书趣》)

语言描写式开头
即直接从人物的语言或对话入手开篇,使读者刚一接触文章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活。
如:“懒虫!快八点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听到了没有!我要掀被窝了!”妈妈河东狮吼般
的叫声,逼得我极不情愿地钻出热乎乎的被窝。(选自《我眼中的妈妈》)

引用歌词式开头
即直接引用某歌词作文章的开头,或引出人物,或揭示中心,或渲染气氛等。
如:“我是一只可怜的小小鸟,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伤心地唱着歌,背着沉重的书包
无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家后还要弹琴、听英语、做作业我就心烦。(选自《我是一只
笼中鸟》)

抒发感情式开头
即作者以优美精当的语言,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如:静下来的时候总想起那条小巷,小巷幽幽,包含多少人间真情。多少年来,小巷的一草一
木总萦绕心头,那石铺的街道,古旧的木门,挺拔的大树,还有那普通又普通的人们……(选
自《幽幽小巷情》)

倒叙描写式开头
即首先把事件的结局、结果在开篇写出来,制造悬念,然后再依照情节的发展进行叙述,这样
不仅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魅力。
如:哈哈!我的文章《夏雨匆匆》又上报了!读着自己变成铅字的优美文句,不由自主地想起
了一个星期前的那次观雨经过,真正领悟到好文章是用心和情描绘出来的。(选自《我爱用心
去体验生活》)

交代原因式开头
即先交待原因,再记人叙事,读者开始读文章就了解起因,以有利于增加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如:不知怎么的,从小就与音乐有缘,六岁起在文工团练了两年的舞蹈,差点儿进了北京芭蕾
舞学院;八岁时,学了两年的钢琴,也能凑合伴奏。现在虽然课程紧张,我却迷上了唱歌。所
以,在众多的科目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音乐课了。(选自《我是一个音乐迷》)

梦幻遐想式开头
即作者在开始就采用美妙的语言描述自己奇妙的想象,或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感受,
或对某种事物产生新奇的构思等。
如:我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
2035 年。从美国留学归来,返回了我的家乡—襄阳。啊!这里
的一切是那样的亲切温馨,但又是那样的新鲜美丽。天比以往更蓝了,水比以往更清了,栋栋
高楼鳞次栉比,片片绿化带赏心悦目。人们改掉了一有时间就来打麻将的赌风,走上了快节奏
的文明的生活轨道上。我惊诧,这是我的家乡吗?(选自《未来的家乡》)

心语诉说式开头
即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把自己的心扉敞露给文章中的主人公,采用与第二人称交谈的方式,诉说
心理话语。
如:妈妈老了,您的背驼了,如同那整天在黄土地上不停耕耘的犁;妈妈老了
,您的身体那样单
薄,就像一段被儿女吮尽水分的甘蔗。女儿长大了变美了,可妈妈额头上爬满了皱纹,头上长
满了白发。妈妈呀,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给了我智慧,是您陶冶了我的情操,是您引导我们
踏上人生旅途。没有妈妈您,就没有我的一切。(选自《深深的爱》)

与读者交谈式开头
即作者开篇就用亲切的语言与读者交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向读者提出问题,以拉近读者
的心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朋友,你是否见过没有手,没有脚而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的人。如果你亲眼目睹他的写
字经过,你一定会被他特殊的写法、超俗的笔迹和惊人的毅力所感动。(选自《没有四肢的书
法家》)

作文要想写得好,细节描写不能少。
各种感官来写景,方能惟妙又惟肖。
事情经过精细准,一招一式要写到。
人物刻画要形象,神动心语和外貌。

范 例 对 比
描写上讲台发言

A、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
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
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
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
了座位……
——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

描写淑女的吃相
A、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
(原文)

B、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
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描写粗汉的吃相
A、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
(原文)

B、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
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如 何 进 行 细 节 描 写
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例: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
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摄取细小传神的动词
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最能反映其内心活动、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比如有些同学在
不自然的时候会反复地搓手,或者搔头皮,写文章时如能将这些运用进去,就是很好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只一个“排”字就表现出了孔乙己底层文人讲
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

把 握 外 貌 描 写 的 方 法
不一定要像工笔画一样,面面俱到,对人物的神态描写也要着眼于某一细小的特点,这样才能鲜明地展现人
物形象。
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描写外貌时,只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就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特
点。
描摹神态时应注意:要仔细观察人物外貌神态的细微变化;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应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
务;外貌神态描写应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以增强其表现力。

步步追问法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追问:年龄不大是多大?穿得到底怎么样?瘦是健康的瘦还是不健康的?
范句: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
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想象延伸法
上面追问的实际情况如何?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到,但在制作时,你不可能凡事都能亲自演示一番,实际
状态只能联想和想像,使其合情合理,这个过程我们又给它取名为想像延伸法。

局部细写法
写人时,要使文章具体形象,仅有上面两种方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比如,描写人物肖像时,还得对人的某
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描绘,我们又把这种方法叫做局部细写法。

我们将以上三点归纳为: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
把 握 心 理 描 写 的 方 法
心理描写常犯的毛病就是用抽象概述代替具体描写。
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
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用以下几种方式修改:

1)内心独白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单放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
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老师啊,发发慈悲,我以后上课一定
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老爸呀,手下留情吧,我以后学习一定用心呀!”

2)梦境幻觉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
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3)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
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
了,
72 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4)神情肖像、动作语言行动式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
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
48,“唉”,
可怜的“
48”,我瘫在了桌上。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身材特点、五官容貌、面部神情、姿态声音、衣着装饰。
其中,身材特点指人的高矮胖瘦;面部神情指人的喜怒哀乐;五官容貌可从头、脑、耳、眉、眼、鼻、嘴、
胡子、皱纹、面部标记方面进行描写;
姿态声音可从站、坐、行走的姿势,说话的习惯和腔调等方面进行描写;衣着装饰则可抓住发型、衣服、鞋
帽或其他装饰的特点进行描写。
我们明确了写作内容,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告诉大家四个小窍门。

01 细 观 察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
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
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
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
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
即便是同样的部位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婴儿的手绵软饱满,老人的手青筋凸露,拿笔杆子的人
中指会磨出茧子,吸烟的人食指和中指被熏得发黑,弹琴的人手指修长而灵巧,搬运工的手粗糙而有力……
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02 有 顺 序
如果你想从多方面写人物的外貌,那就应该排排队,先写长相还是先写身材,先写表情还是先写穿着。
如果只从一方面来写,也要按一定顺序,比如,写人物的长相或者穿着,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
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描写人物外貌切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建议同学们学一点绘画素描的基本方
法,先捕捉人物总貌,勾勒轮廓,再重点观察,局部细描。

03 抓 特 征
为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在描写人物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其显著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这样可以
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以下两段文字相信你一看就能知道写的是谁。

1)他,有一张白净消瘦的面孔、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和一双翠绿明亮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
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
这两个小片段描写的对象就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哈利·波特和孙悟空,作者正是抓住了他们显著的外貌特征,
只粗疏几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
有时候,我们根据表述的需要,也可以把外貌描写的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集中笔墨,精心描绘,这
样往往能写出新意来。例如:写好人物的眼睛。
大文豪鲁迅就说过: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
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04 显 性 格
外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显人物性格,所以,在你习作的小镜头里,不仅要拍下静态的外貌——肖像,
更应抓住动态的外貌——神态,因为它们可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通过捕捉人物的外部特征,探
索人物的心灵,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
总之,外貌描写不算难,仔细观察是基础,抓住特征是关键,理清顺序细描绘,突出性格最重要。

1-6 年级写人片段
一年级
”小林“贪吃鬼”胖乎乎的,每天在书包里塞满零食。有一天,他在上课时偷偷睡觉。这时,从食堂那边飘
来一股鸡腿的香味,小林“贪吃鬼”闻到鸡腿味,立刻精神十足。他猛吸了几口香味后,口水直流。这时他
想到:我今天在书包里藏着一只鸡腿呢!于是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自己的手却在书包里偷偷摸摸地拿出
鸡腿。撕开包装袋后,他故意把铅笔扔在地上,去捡铅笔的时候趁机猛咬几口。不一会儿,一只鸡腿就被他
吃光光了。

二年级
吴老师课堂上声情并茂,认真负责,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平时对我们又亲切又温和,很少训斥学生,大部分
同学都喜欢她。
有一次,我们放学站队的时候,我偷偷地先走了。到了下午,吴老师竟然没训我,还对我笑:“下次就不要
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真是让我好激动啊!恨不得马上对吴老师说声对不起,保证
不会再犯错误了。

三年级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的身材胖乎乎的,长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出门时总是要扎马尾辫,头发里还掺着几
根白头发。眉毛淡淡的像两只弯弯的小船,耳朵大大的像两把扇子,可以听到十万八千里外的声音,鼻子挺
挺的像一座小山。

四年级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在马路边闲逛时,吃了一根香蕉。吃完之后,我随手就将香蕉皮扔到马路上。就
在这时,眼前有一个开着兰博基尼的男子把车停在了路边,走下了车。他依靠在车门上,不停嗑着瓜子,嗑
完的瓜子皮,就随手扔在马路边上。这时,走来了一位清洁工老大爷。那个老大爷伸手搭在那个男子的肩膀
上,劝告他说:“你不要把瓜子皮乱扔,会影响市容。”但那个男子不以为然,把清洁工的手往旁边一甩,一
边走,一边继续嗑着瓜子。老大爷见自己劝不动那个男子,就紧紧地跟在他后边。那个男人一把瓜子皮扔到
地上,他就顺势把瓜子皮扫进簸箕里。

五年级
我至今难忘第一次读你的《点绛唇》中“倚门回首,却把春梅嗅”一句,我努力想象着你娇羞的模样:倚着
门儿,柳眉桃腮,回头螓首望去,手里却掂着一枝青梅,“装模作样”地嗅一下,脸中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住
的喜悦和紧张。
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让你从一个青涩的少女变成一个愁苦的妇人。你苦苦寻求着自己的幸福,总是不
得愿。你的凄惨是战乱造成的,它同样也铸就了你——文学上的奇女子!

六年级
爸爸捧着一本砖头厚的小说,煞有介事地盘着腿坐在沙发上。旁边是一个紫砂茶壶,爸爸时不时得喝上几
口。爸爸的表情也变化万千, 时而皱紧眉头,仿佛正在沉思,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一脸愤怒,仿佛在为书中
的好人叫冤,时而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如痴如醉,往往叫他一声,他也听不见。
妈妈则不同。妈妈还要做家务,所以不能像爸爸一样专注的看。可妈妈自有妙计。她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
拿着拖把和抹布。虽然拿着劳动工具打扫卫生,眼睛却还在书上粘着。但这并不影响妈妈做事的效率,抹布
过后,光亮如新,拖布过后,干干净净。尽管要一心二用,可妈妈竟然做到了。书里讲的内容和故事中心,
她都能轻松掌握,真令人佩服。

什么是彩线穿珠式结构法
谁不想穿一件既合体又漂亮的上衣呢?然而一件上衣是由领子、小兜、袖子、前后襟等几部分组成的,要使
这几部分成为一个整体,就需要用线把它们缝合起来,所用的线还要随着衣服的不同颜色而更换其色彩。
写文章也一样。一篇文章是由很多零散的材料组成的,有的互相左右,有的彼此不相干,有的甚至互相“顶
牛”,但在文章中都起着大小不同的作用,要想把这些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构成一篇文
章,就需要一条“线”把它们按一定顺序穿连起来。这条贯穿全文的“线”,就叫文章的线索,按线索组材
成篇的结构就叫做彩线穿珠式结构法。

范例评析
爷爷的赶鸭棒
我爷爷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腰不曲,腿不弯,撑起小鸭船,一篙子十八个呼呼浪。他手里
那根油光水滑的赶鸭棒呀,比魔术师手里摆弄的棒子还神乎,指挥鸭子上东不西,爬高不爬低。我看得挺手
痒,唉,要是我也有这根赶鸭棒该多帅呀!
爷爷是远近闻名的“鸭司令”。据奶奶说,爷爷还没我这么大的时候就学赶鸭子。他替私人放过鸭,替集体
放过鸭,为自家也放过鸭,但后来被“割”了什么“尾巴”。爷爷把赶鸭棒一扔,蒙头大睡了三天三夜。爷
爷在鸭船上风风雨雨度过了几十年,到头来,头上还是顶着一个“穷”字。爷爷常常望着赶鸭棒就落泪,有
时看着赶鸭棒呆呆地出神。
改革开放以后,爷爷又重新操起赶鸭棒,你别看他胡子一大把,赶鸭棒到他手里他又来神了。听奶奶说,我
家的两层大楼房,家里的一切,都多亏了爷爷这根赶鸭棒,爷爷的赶鸭棒是家里的摇钱树啊。
我老是磨蹭着要跟爷爷去赶鸭,爷爷总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周儿,等你读完中学再说吧。”我磨破嘴
皮也没用,爷爷的赶鸭棒何时能到手中啊!
去年暑假,爸爸叫我到亲戚家去走走,我把嘴咕嘟得能挂油瓶:“不嘛,我偏要上鸭船。”爸爸生气了,发狠
要揍我。爷爷这回出面帮我解了围:“周儿迷上了我那根赶鸭棒,就让他跟我去赶几天鸭吧。”我听了一蹦三
尺高:“嗨,爷爷这才是真正疼孙儿呢!”
小鸭船可不像大船那么平稳,我一跨上去就荡起秋千来了,吓得我心怦怦直跳。爷爷连忙叉开两腿喊声:“站
稳。”便将赶鸭棒在水里一点,摇摇摆摆的小鸭船,乖乖地向前游动了。我一看,挺简单的,便央求着爷爷
说:“爷爷,将赶鸭棒给我使使。”爷爷笑笑说:“周儿,这赶鸭棒恐怕不如你的笔抓在手里听使唤啊,记住,
靠船下篙,船向左拐朝右划……”
“得了,得了。”我接过赶鸭棒,拿出吃奶的劲下篙,小鸭船像喝醉了酒似的,跌跌撞撞,东倒西歪,在河
中心打起来了转转。吓得满河的鸭子嘎嘎地叫,队形乱套了。那只头尾披翡翠羽毛的大雄鸭,向我拍拍翅膀,
瞪着眼睛,好像在说:“是哪里的小冒失。”我急得差点儿哭出声来。爷爷看出我的尴尬相,连忙接过赶鸭棒,
在水面上轻轻画了一道弧线,鸭子立刻又恢复了原来的队形,嘻嘻闹闹地在船前游开了。我当时真有点儿生
气,不由得冒了一句:“这扁嘴畜牲也会欺人。”爷爷笑笑说:“别急,现在你还未入门呢。”

傍晚,我随着爷爷赶鸭进栏了,爷爷将那赶鸭棒一挥,一声口令:“噢嘘!”鸭子便排成一路纵队,爷爷将隐
藏在雪白胡子里的嘴一张一合地数着一五、一十、十五……呵,爷爷在为鸭子点数哩,难怪爷爷放鸭丢失一
只都有数啊。
晚上,我和爷爷作伴儿,看了一会儿《养鸭技术》,我好奇地问爷爷:“养鸭子也有这么多学问哪?”爷爷听
了将笑意隐藏在雪白的胡子里说:“多着呢,你爷爷鸭蛋大的字识不了两篓篓,初学养鸭时,走了多少条弯
路,不管干什么,没有文化不行哪!”我才明白,为啥爷爷要等我读完书后才让我赶鸭啊。
月亮偏西,我起身悄悄地朝栏里一看,嗬,鸭子下蛋了,一只只大花鸭,把头一伸,尾巴一翘就生下了一只
只大大的鸭蛋。
看着满栏白花花的鸭蛋,我的心陶醉了。爷爷告诉过我,他养的鸭子如果一只一只排成趟,足足有几十里路
长,鸭子生下的蛋,就是一个暑假也数不完。将来等我接过爷爷的赶鸭棒,要砌更大更大的鸭棚,养更多更
多的鸭……

评析
全文以“赶鸭棒”为线索,写了爷爷大半生的养鸭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使爷爷的一技之长
有了用武之地。“赶鸭棒”就像一根“彩线”,爷爷赶鸭事迹就像一颗颗的珍珠;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这“一
颗颗的珍珠”串联起来,全文结构严密;另外口语化的描述为这篇习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小作者熟悉
农村生活,因而笔下爷爷的形象栩栩如生;文章描写生动,叙述流畅,遣词用语十分活泼。

技法指导
运用彩线穿珠式结构法时,应掌握它的几种常见形式: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如《三只蝈蝈》全文用了不少材料,详细地记叙了小东和小牛救一棵折了的向日葵的经过,作者以“中午”
和“下午放学以后”的时间变化为线索,把一个个生动的情节穿连成篇,有力地突出了小东和小牛爱护向日
葵的美好心灵。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作者以立足点转移为线索,按参观顺序,分别介绍了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
会厅和会议厅的构造特点及其作用,从而突出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以地点(空间位置转移)为线索
如《狼牙山五壮士》,作者以五壮士歼敌地点的变化为线索,将五壮士为了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
上山,射杀敌寇;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奋勇歼敌;砸碎枪支,英勇跳崖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穿连成篇,
表现了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五壮士英勇无敌的英雄气概,气壮山河,
感人肺腑。

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十里长街送总理》记叙了 1976 1 月,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他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
众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全文写了“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三层意思,作者以人民群众对总
理逝世无限悲痛、哀思和怀念的感情贯穿全文,深沉地表达了亿万群众衷心爱戴、永远怀念周总理的深情。

以事件为线索
如《黄继光》的作者以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发展顺序为线索,生动地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中
国人民自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住敌人机枪口的英雄事迹,赞扬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一件棉衣》,全部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件棉衣”展开,写了四部分内容:天气渐渐冷了,毛主席穿的还
是那件旧棉衣;管理局决定马上给毛主席做一件新棉衣;给毛主席送新棉衣,他不要,坚持穿旧的;警卫员
只好给毛主席领一件普通的灰土布棉衣。这件棉衣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把四部分内容有机地连成一
个整体,反映了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以中心思想或中心词为线索
如《伟大的友谊》,综观全文,“伟大的友谊”就像一条红线,把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互相关心,
在事业上亲密合作的典型事例紧紧地穿连起来,而主要线索正是文章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读过《珍贵的教科
书》的人无不感到教科书的“珍贵”。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些生动情节: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里,“我们”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在
毛主席的关怀下书印出来啦,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纸里节省出来的;张指导员用身体压住书,用鲜
血和生命保护了教科书。这里的每一个情节都围绕着“珍贵”展开的,“珍贵”就像一条红线把这些生动的
情节穿连成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珍贵”在这里就是文章的中心词和线索。

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线索
如《我的心事》,就是以大林内心的矛盾、难过、惭愧为线索组材成篇的。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线索有单线和复线之分。用一条线索展开情节时叫单线;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展
开情节时叫复线。复线里,又有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之分,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在小学语文课里,运
用复线的例子不少。如《我的心事》,在展开故事情节时,除了用大林的内心活动为线索外,还用了时间线
索。
抓住线索,是布局谋篇的重要方法,但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可以用作叙述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
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具体事物,才可以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的材料多而不杂,头绪繁而不乱,思路清楚,血脉贯通,中心明确。

 

赞一下21||已浏览1924

本站版本归木之林解释所有 copyright(C)2010-2025www.mzlin.net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5050036号